我院于12月3至4日,成功主办了2022年线上南海年会。今年南海年会原本线下在江西南昌举办,由于近期的疫情转为线上进行。
南海年会是由海外华裔及海内海洋学者发起的民办公助学术活动,目的在于增强南海海洋相关科学研究,通过学术研讨,探究科学前沿问题,激发研究新思路。目前已成功举办8届,分别由厦门大学、广东海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复旦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主办。该学术会议由来自中国和美国(华裔)的21名学者成立南海年会组委会,我院潘家祎特聘教授为组委会成员之一。每届南海年会由相关单位举办,交流讨论南海及周边海区的海洋科学研究进展,在海洋强国建设背景下,本届会议受到国内学者广泛关注。
会议开幕式由我院潘家祎教授主持,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林珲教授致欢迎辞。会议邀请了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黄瑞新教授、美国马里兰大学大气海洋科学系郑全安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林珲教授(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晓峰研究员(IEEE会士)、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林明森研究员(院士)、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王东晓教授做会议主旨演讲。有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中科院海洋所、中科院南海所、自然资源部第一、第二、第三海洋研究所等35家单位的107位专家、学者做口头学术报告及进行在线的海报展示。与会者在“南海海盆多尺度动力过程”、“海洋遥感与机器学习”、“海洋生化过程”、“中尺度、亚中尺度涡”、“台风、风暴潮、水位、天气系统”、“湍流混合、层化结构”、“近岸、湾口过程”、“内潮、内波、惯性振荡”、“南海周边、全球尺度现象”的9个专题进行学术讨论,会议的报告代表了国内海洋研究的最高水平。此次的南海年会共有一千多位在线参会者,本届年会评出了26位青年学者报告奖。会议也决定2023年度的南海年会由厦门大学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