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父母心(一)
天下父母心,简而言之,“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但是慈禧在说这话的时候,有前面加了“可怜”两字,“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什么“天下父母心”要用“可怜”来定义呢?慈禧是这样说的:世间爹妈情是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新学年,马上就要开学了。又有一批学子要离开父母,外出求学。此时的父母心,“儿行千里母担忧”。
“担忧”什么?“衣、食、住、行”,其实,父母最担心的是“安全”。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比喻:冬天的被窝,自己温暖自己,幸福来得就是这么简单;安全的意识,自己提醒自己,平安来得就是这么容易。
安全,是自己时候要注意的,也是自己要时候提醒自己的。自身的安全,就是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防盗、防骗、防火、防传销、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等等,网络上这样的防范知识太多了。外出求学的子女,这方面的常识离家前该好好学习了。来江西读书的,学校发的《我的平安我做主》这本书,虽然不要精读,但一定要泛读。
发年在高校不安全的案例,还是蛮多的。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天下父母心:你若安好,我便幸福。
天下父母心(二)
上大学,父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好好学习”。
学什么?读好三本书。
第一本,有字的书。教务处设置的课程,是要精读的;图书馆的藏书,是要博览的。有文字的书,读好了,再高深莫测的理论都成为了常识。
读好有字之书,让人生更加丰满充盈。
第二本,无字的书。学校的各类课外活动,要积极的参与,锻炼人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走出寝室,走向操场,争强身质。
读好无字之书,让人生更加聪明智慧。
第三本,心灵之书。读心灵之书,就是要读懂自己,读好自己。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讲的就是,要学会反省自己。正如孔子的学生所说,“吾日三省吾身”。 只有这样,才能抛弃一切的私心杂念,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增强自信并永远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读好心灵之书,让人生更加从容淡定。
天下父母心(三)
新生上学,父母总是有很多的话,要对自己的小孩说。
反复叮嘱的一句话:安全第一
语重心长的一句话:好好学习
立德修身的一句话:洁身自好
慎独自修的一句话:自省克己
胜私制欲的一句话:自知自戒
学会修身的一句话:静以修身
养德成人的一句话:俭以养德
达观处变的一句话:宽心从容
好好学习的一句话:非学无以广才
苦尽甘来的一句话:乐极生悲
三省吾身的一句话:自知者明
待人宜宽的一句话:律己要严
恶事莫做的一句话:善事奉行
施之不求的一句话:至善无痕
明心交友的一句话:辨真识假
人事交往的一句话:交友不滥
为人处世的一句话:方圆并用
方圆处世的一句话:退一步海阔天空
低调做人的一句话:高调做事
宽待他人的一句话:气量宏大
磨砺心智的一句话:安贫乐道
清心寡欲的一句话:淡泊自守
知足常富的一句话:贪婪遭祸
事业有成的一句话:修身种德
沉潜蓄势的一句话:厚积薄发
无为无争的一句话:低调谦让
学有所成的一句话:学以致用
恒心不变的一句话:滴水穿石
求学问道的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化解矛盾的一句话:控制情绪
不睦繁华的一句话:宁静致远
本色可贵的一句话:见素抱朴
切记躁进的一句话:平息意念
珍惜时光的一句话: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有错就改的一句话:不贰过
做人做事的一句话:过犹不及
再言微语的一句话:学业有成
天下父母心(四)
孩子,上大学了,再听父母唠叨几句:
淡泊明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典出刘安主持编写的《淮南子》,简而言之,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现在的“淡泊”“宁静”,正是为了日后的“致远”。通过学习明志,宁静修炼,积蓄力量,一旦时机成熟,便可以轰轰烈烈干出一番大事业。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用了这句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就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和无限期望。
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典出苏轼的《和董传留别》,意思是说,只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自”字,强调了高雅不凡的气质源于书香熏染。“气”不仅指读书带给人的儒雅之气,更是指在面对人生失意和窘迫时所表现出的豁达态度。
读书不仅可以长知识,还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气质高雅。曾国藩,就说过这样的话:“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化气质”。
身体发肤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典出《孝经﹒开宗明义》,就是说,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惜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珍惜生命。死,只需要一时的勇气;生,却需要一生的胆识。
身体发肤,不敢毁伤,这是自己对父母的真爱。
天下父母心(五)
白露,霜降,鸿雁锦书相传。瑶湖笑迎学子,水光潋滟颜开。宁静,致远,群鸟养羞广才。
今天正好是“白露”节气,一侯鸿雁来,二侯玄鸟归,三侯群鸟养羞。鸿雁在云锦书来,讲的是十年寒窗的学子相继收到了录取的通知。学校已经做好了迎接新生的准备,静湖的水面都荡起了涟漪,好似张开了的笑脸喜迎莘莘学子。宁静致远,说的就是厚积薄发。“养”指“美食”,“羞”乃“积蓄”,“群鸟”都知道把好的食物积蓄起来,准备过冬了,为来年“振翅高飞”。为什么要懂“养”“羞”之道?“非学无以广才”。所以,在写《天下父母心》(五)之前,有感而发了这首小词。
小孩都“烦”父母的唠叨,为“求学问道”还得说几句:
前人都为我们总结了很多“求学问道”的方法,其中较有名的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就是要广泛的涉猎各种知识,做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审问,意为详细、周密地对所学知识要详细的探询,刨根问底,真正弄懂。慎思,指要通过认真缜密的思考来消化。明辨,即对所学知识要加以分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笃行,要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
“求学问道”的名句,典出《礼记﹒中庸》。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中庸》告诉我们,如果能够这样循序渐进地“求学问道”,那么“虽愚必明,虽柔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