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理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5Z2)
一、培养目标
围绕创新能力培养,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学、科研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应在本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中,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端正正确的学术倾向、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和教学、独立承担专门工作的能力;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努力撰写科研论文,达到《江西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所规定的各项要求。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本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并能准确地撰写论文外文摘要。
4、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康、耐挫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方向
表1环境地理学(0705Z2)专业研究方向设置表
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 | 硕士生导师 |
1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与重建 | 针对退化湿地、沙化土地等生态系统的水/土环境质量下降等区域性环境问题和挑战,系统调查典型区域的水环境、土壤环境及生态环境质量,分析生态系统退化现状及其成因,探讨环境质量演变的驱动因子。 | 郑 林、倪才英 曹 昀、晏彩霞 黄高翔 |
2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响应 | 研究区域环境时空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与气候极端事件的湖泊响应、湖泊演变过程及其机理;自然地理要素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区域植被、流域水文过程、物质输移过程的影响及时空变化机理。 | 赖格英、王 鹏 聂明华、李 林 张 华、阳文静 徐 健、刘贵花 |
3环境规划与管理 | 研究区域环境质量、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开展区域和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时空变化与区域环境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 刘 影、张 乐 黄 琪 |
三、学制
学制三年。课程学习为一年至一年半;科学研究和硕士学位论文撰写一年半至两年。硕士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五年。
四、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与学分(表2)
环境地理学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程(学位课程)、选修课程(非学位课程)和必修环节3个模块。必修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方向核心课和方向探究课四级必修课程体系;选修课程(非学位课程)包括方向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必修环节包括基本文献阅读与考核、学术活动、实践活动。
硕士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7学分,其中必修课程(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选修课程(非学位课程)不少于8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文献阅读1学分)。每学分以16学时为标准安排教学。
(1)公共必修课(共5门,8学分)
《公共英语》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自然辩证法》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
《地理专业英语》
(2)学科基础课(2门,6学分)
按地理学一级学科总体安排设置,其中1门为原理类课程,1门为方法论或研究方法课程。
(3)方向核心课(3门,9学分)
(4)方向探究课(4学分)
(5)方向选修课(至少6学分)
(6)公共选修课(至少选1门,至少1学分)
(7)跨学科选修课(至少2学分)
本培养方案涉及的课程,由任课教师组织编写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学时、学分、开课单位、任课教师及职称、教学内容及要求、教材及参考书目等。
2、课程考核
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各门课程,经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学位课程成绩以75分(百分制)为合格,1门学位课程考试不合格者,允许其在半年内申请补考1次,经补考仍不合格者不能再次参加补考。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学位课程原则上应采取考试的方法进行,考试的科目应在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中有明确的规定。其他课程可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自行选择考核方式,无论采取哪一种考核方式,都要注重对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硕士研究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课程考核。
五、必修环节
1.学术活动
在读期间,硕士生应积极参加各项学术活动,应至少参加1次本学科的学术会议,应听取不少于10场由校内外组织的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1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学院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学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合格后计1个学分。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作为硕士生必修环节。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包括社会调查、方案设计、科研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研究报告等,硕士生参加实践环节活动的情况须记入《江西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生实践活动考核表》,经指导教师考核合格后计1个学分。
六、文献阅读
根据《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基本文献考试实施办法》文件执行。本专业硕士生在读期间参照文献阅读指导目录(附表2)至少阅读本专业领域学术论文300~500篇,中期考核前至少阅读300篇,本文献阅读能力的考核方式为撰写读书笔记,中期考核前读书笔记不少于10000字。
基本文献考核共组织三次。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开学初和学期末各安排一次、第四学期开学初安排一次。三次均合格后计1个学分。
七、中期考核
1、考核程序
1)研究生自查。研究生按中期考核的内容与要求,填写《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表》,并在规定时间内将填好的综合评定表、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发表的论文等材料送交学院研究生秘书。
2)考核小组核定。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的汇报材料和学习成绩,结合导师的补充介绍,提出意见和建议,客观、公正地打分测评,研究生秘书进行综合、平均后确定研究生各项得分和总分,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的得分情况提出结论性意见。
3)学院审定。学院领导小组审定研究生中期考核情况和成绩,并将考核结果报研究生院。
2、考核等级
中期考核等级定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
1)优秀:各门学位课考试均合格,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单科成绩不低于80分;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公开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至少一篇研究论文(独著或第一作者),开题报告成绩优秀。
2)合格:各门学位课考试成绩均在75分以上;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完成了文献阅读与考核,开题报告通过。
3)不合格:业务能力方面有以下情况者为不合格:课程平均成绩低于70分以下者;有一门学位课程在75分以下或两门非学位课程考试不及格,经补考后仍不合格者;科研能力较差,未完成文献阅读与考核,开题报告未通过者;考核小组一致认定毕业论文进展和学术成果不合格者。
3、考核结果处理
1)经考核优秀或合格,则批准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2)因业务能力不合格者,应延期半年或一年再次参加中期考核,毕业论文答辩时间相应延期半年或一年;再次考核不合格者原则上应中止学习和学籍。
3)中期考核前非本人原因未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分,根据情况暂缓通过,限期修完有关课程后再予以通过。
八、科研能力的培养
科学研究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研素质和技术水平全面训练,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拓宽硕士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硕士研究生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进展,根据本学科的情况,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听取的学术讲座的次数(不少于10次)。
硕士生学位论文需经导师认可后方可送审。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送审前,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达成如下目标之一:
1)在B类及以上期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发表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2)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口头报告并发表学术论文(EI检索);
3)主持完成省级研究生创新基金1项;
4)出版专著或专著章节(排名前二);
5)国家发明专利实质审查或授权1项(排名前二);
6)以第一排名获得学院认定的省级以上专业竞赛二等奖以上1项或三等奖2项;
7)院学术委员会认定其他业绩。
未完成以上要求者,学位论文必须提交给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查。如果学院学术委员会投票未予通过,学位论文不予送审。
送审论文成绩合格方可进入答辩环节。答辩委员会人数为5-7人,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外校专家担任。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的研究、撰写和答辩,培养硕士生独立工作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养成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研究课题和论文题目既要反映本学科领域当代科技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进展,对经济建设具有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也要与研究方向和导师专长相结合。
(1)论文应能表明硕士生在本门学科已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应在学术上、理论上或实践上对本门学科或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3)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硕士学位论文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研究与撰写时间不少于1年。硕士学位论文正文部分不少于2万字。
十、培养方式
(1)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学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科学研究等;
(2)导师应全面关心和培养研究生的思想、业务和健康素质,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3)研究生根据个人培养计划按学期选修课程,每学期选修的总学分不超过20学分。
十一、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附表1环境地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模块 |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任课 教师 | 备注 |
必修 课程(学位课程) | 公共必修 课 | 99920001 99920002 | 公共英语 | 3 | 96 | 1和2 | 学校统一安排 | 8学分 |
99920011 | 自然辩证法 | 1 | 16 | 2 | 学校统一安排 |
99920012 |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 | 1 | 16 | 2 | 学校统一安排 |
99920013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2 | 1 | 学校统一安排 |
00320001 | 地理专业英语 | 1 | 16 | 2 | 廖金宝/亚当/张乐 |
学科基础课 | 00320002 | 现代地理学 | 3 | 48 | 1 | 李晓峰 | 6学分 |
00320003 |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 3 | 48 | 1 | 赖格英/赵安 |
方向核心课 | 00320006 | 湿地生态学 | 3 | 48 | 1或2 | 胡启武/江英辉 | 9学分 |
00320021 | 环境地理学理论与方法 | 3 | 32 | 1 | 曹昀 |
00320022 | 环境分析与实验方法 | 3 | 48 | 1 | 聂明华/江英辉 |
方向探究课 | 00320007 | 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 | 2 | 32 | 1 | 丁明军 | 至少选2门,4学分 |
00320024 | 环境污染与防治 | 2 | 32 | 2 | 晏彩霞 |
00320025 | 生态系统管理:理论与实践 | 2 | 32 | 2 | 周扬明 |
非 学 位 课 程 | 方向 选修 课 | 00320028 | 环境模型与模拟 | 2 | 32 | 2 | 赖格英 | 至少选3门,6学分 |
00320011 | 水文水资源 | 2 | 32 | 1或2 | 王鹏/王忠富 |
00320013 | GIS和遥感在植被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 2 | 32 | 1或2 | 丁明军/徐健 |
00320018 |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 2 | 32 | 1或2 | 胡碧松/王忠富 |
00320023 | 环境规划方法与实践 | 2 | 32 | 2 | 刘影 |
00320026 | 生态工程原理与应用 | 2 | 32 | 1 | 李林 |
公共选修课 |
|
| 2 | 32 |
| 公共选修课 | 由学校统一安排,至少选1门 |
跨学科选修课 | 01921010 | 景观生态学 | 2 | 32 | 1 | 吴志伟 | 至少选1门,2学分 |
01921011 |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2 | 32 | 2 | 黄琪 |
01921003 | 3S技术在生态学中的应用 | 2 | 32 | 1 | 张琍 |
必修环节 | 基本文献阅读与考核 | 根据《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基本文献考试实施办法》文件执行。 | 1 |
| 1-4 | 学院考核 | 3学分 |
学术活动 | 在读期间,硕士生应至少参加1次本学科的学术会议,听取不少于10场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1次学术报告。 | 1 |
| 1-6 | 学院考核 |
实践活动 | 硕士生须在第四或第五学期参加不少于1周的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活动。 | 1 |
| 4-5 | 学院考核 |
附表2 环境地理学硕士生专业文献阅读指导目录
序号 | 适用范围 |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 作者或编者 | 出版单位和时间 | 备注 |
1 | 地理学 |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 / | Wiley | 期刊 |
2 | 地理学 |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 / | Wiley | 期刊 |
3 | 地理学 | Landscape ecology | / | Springer | 期刊 |
4 | 地理学 | Nature | / |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 期刊 |
5 | 地理学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 |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 期刊 |
6 | 地理学 |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 / |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 期刊 |
7 | 地理学 | Nature Geoscience | / |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 期刊 |
8 | 地理学 | Reviews of Geophysics | / | Wiley | 期刊 |
9 | 地理学 | Science | / | Am Assoc Advancement Science | 期刊 |
10 | 地理学 | 地理科学 | /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期刊 |
11 | 地理学 | 地理学报 | / | 中国地理学会 | 期刊 |
12 | 地理学 | 地理研究 | / | 中国地理学会 | 期刊 |
13 | 地理学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 | 《中国科学》杂志社 | 期刊 |
14 | 地理学 | 地理学思想经典解读 | 蔡运龙 | 商务印书馆,2011年 | 著作 |
15 | 地理学 | 地理学中的解释 | 大卫·哈维著,高泳源 | 商务出版社,1996年 | 著作 |
16 | 地理学 | 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 | 苏珊·汉森编,肖平 | 商务印书馆,2009年 | 著作 |
17 | 地理学 | 湖泊沉积物界面过程与效应 | 范成新 | 科学出版社2013 | 著作 |
18 | 地理学 | 湖沼学内陆水生态系统 | JacobKalff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 著作 |
19 | 地理学 | 环境监测设计实验 | 付新梅, 杨秀政, 黄云碧 编著 | 科学出版社,2014 | 著作 |
20 | 地理学 | 环境科学 : 交叉关系学科 | Eldon D. Enger, Bradley F. Smith. |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 著作 |
21 | 地理学 | 环境科学与管理采样方法 | (英) R. 韦伯斯特, R.M.拉克著 李艳, 史舟译 | 科学出版社,2017 | 著作 |
22 | 地理学 | 空间行为的地理学 | 戈列奇,斯延森著,柴彦威 | 商务印书馆,2013年 | 著作 |
23 | 地理学 | 鄱阳湖洲滩湿地 | 王晓龙等著 | 科学出版社 2021 | 著作 |
24 | 地理学 | 全球变化背景下东亚气候年际-年代际变率及其可预报性研究 | 李清泉,封国林等著 | 科学出版社2019 | 著作 |
25 | 地理学 | 森林生态学 | 李俊清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 著作 |
26 | 地理学 | 现代地理学思想 | 皮特著,周尚意等译 | 商务印书馆,2007年 | 著作 |
27 |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前沿 | 傅伯杰 | 科学出版社2021 | 著作 |
28 | 环境地理学 | 环境科学研究 |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期刊 |
29 | 环境地理学 | 生态学杂志 |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期刊 |
30 | 环境地理学 |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 / | Springer | 期刊 |
31 | 环境地理学 | Communications Biology | / |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 期刊 |
32 | 环境地理学 | 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 | / |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 期刊 |
33 | 环境地理学 | Ecology | / | Wiley | 期刊 |
34 | 环境地理学 | Enviromental Pollution | / | Elsevier | 期刊 |
35 | 环境地理学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 / | ACS | 期刊 |
36 | 环境地理学 |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 / | Elsevier | 期刊 |
37 | 环境地理学 | Journal of Hydrology | / | Elsevier | 期刊 |
38 | 环境地理学 |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 / | Elsevier | 期刊 |
39 | 环境地理学 | Nature Microbiology | / |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 期刊 |
40 | 环境地理学 | 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 | / |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 期刊 |
41 | 环境地理学 |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 / |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 期刊 |
42 | 环境地理学 | Plant and Soil | / | Springer | 期刊 |
43 | 环境地理学 |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 | Elsevier | 期刊 |
44 | 环境地理学 |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 / | Elsevier | 期刊 |
45 | 环境地理学 | The ISME Journal | / |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 期刊 |
46 | 环境地理学 | Water Research | / | Elsevier | 期刊 |
47 | 环境地理学 |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 / | Wiley | 期刊 |
48 | 环境地理学 | 湖泊科学 | /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期刊 |
49 | 环境地理学 | 环境科学 | /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期刊 |
50 | 环境地理学 | 环境科学学报 | /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期刊 |
51 | 环境地理学 | 土壤学报 | / | 中国土壤学会 | 期刊 |
52 | 环境地理学 | 遥感学报 | /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期刊 |
53 | 环境地理学 | 应用生态学报 | /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期刊 |
54 | 环境地理学 | 长江流域与资源环境 | / |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技术局 | 期刊 |
55 | 环境地理学 | 中国环境科学 | / |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 期刊 |
56 | 环境地理学 | 环境工程 |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分会 | 期刊 |
57 | 环境地理学 | 环境工程学报 |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期刊 |
58 | 环境地理学 | 环境化学 |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期刊 |
59 | 环境地理学 | 水土保持研究 |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期刊 |
60 | 环境地理学 | 植物生态学报 |
| 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