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南昌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5-10-24 浏览次数: 10


20251017日至19日,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江西南昌隆重举行。本次年会主题为“技术变革与经济地理学创新”,由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地理学会联合承办。大会汇聚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全国140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550多位专家学者与青年学子。

大会合影

1018日上午,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钟业喜教授主持。中国地理学会党委副书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国友研究员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经济地理学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并勉励与会学者面对深刻的技术变革,要勇于推动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全面创新。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董圣鸿教授代表承办单位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江西师范大学及地理学学科的深厚底蕴与发展近况。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专委会的发展,指出本次年会主题紧扣时代脉搏,期待通过深入研讨,共同勾勒出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创新图景。

开幕式大会特邀报告由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贺灿飞教授先后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大道研究员以“再谈学风与创新文化”为题,从科学精神与学术生态的高度,谆谆告诫青年学者要坚守学术诚信,培育批判性思维,营造有利于原始创新的科研文化。北京大学贺灿飞教授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与展望”报告中,系统梳理了学科发展脉络,并前瞻性地提出了在新全球化、数字智能技术驱动下,经济地理学理论体系重构与研究方法变革的关键方向。香港中文大学杨伟聪教授以“A New Global Shift for Economic Geography 3.0?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A Contentious World”为题,从国际前沿视角探讨了在地缘政治冲突与技术范式转变的叠加影响下,全球生产网络与区域发展格局正在经历的深刻重构。江西师范大学的林珲教授做了题为“学习与思考;学习老师们之长;探索地理学之路”的报告,结合自身数十年的求学教研经历,分享了地理学治学之道的深刻认识与探索之路。江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刘耀彬教授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案例分析“报告中,深入剖析了如何基于区域比较优势与资源禀赋,科学规划和培育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南京师范大学陆玉麒教授的”中国不同尺度中心地体系的建构与解析“报告,展示了其团队在经典地理理论现代化方面的最新成果,揭示了国家城镇体系的内在规律。钟业喜教授则以”江西师范大学地理学学科共同体探索与实践“为题,分享了该校在整合地理学及相关学科资源、构建协同发展、富有活力的学科生态系统方面的成功经验。

1018日下午,年会的25个专题分会场同步展开,议题涵盖了“技术变革与经济地理学理论、方法创新”、“交通地理与区域发展”、“数字经济与产业空间重构”、“乡村振兴中的地理空间治理创新”、“企业出海的经济地理战略”、“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战略资源安全”等经济地理学的热点与前沿领域。350位学者就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青年学子与资深学者之间展开了富有建设性的对话,研讨气氛热烈。

为迎接新的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技术新变革、国家新需求对经济地理学的挑战并增进学术深度交流,本次年会特意设置了四场主题沙龙,七十多位学者分别围绕“经济地理的传承与创新、技术创新与经济地理、新全球化和新经济地理学和“十五五“区域发展格局与经济地理学贡献”展开讨论,大家畅所欲言,思想碰撞,会场气氛热烈。

闭幕式特邀报告由专委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滕堂伟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姣娥研究员在“城市规模增长与长时间通勤——基于标度律的新发现“报告中,创新性地运用标度律理论,揭示了城市系统演化中通勤问题与城市规模间的规律。北京师范大学杨宇教授在”能源转型与中国可再生能源全球影响力的大数据评估“报告中,综合利用大数据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量化中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链、技术链与贸易网络中的核心地位与深远影响力。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袁丰研究员在”资产重构与县域新产业路径发展“的报告中,阐释了县域层面如何创造性地盘活、重组既有技术、产业和制度资产,突破“路径依赖”与“锁定”效应。北京大学朱晟君研究员在”复杂知识与区域不均衡“报告中,深入探讨了知识本身的复杂性结构如何成为塑造区域创新格局与加剧发展不平衡的关键机制。

托举青年学者成长的“学术快闪”环节由专委会副主任、河南大学李二玲教授主持,南京大学毛熙彦副教授探讨了绿色产业化中的地理变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戚伟副研究员剖析了人力资本流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南京师范大学吴頔副教授提出了边缘地区产业转型的新路径、江西师范大学胡国建讲师阐述了自己在企业二元区位理论方面的研究、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许吉黎助理研究员解析了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的演化机制。

最后,闭幕式由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罗津教授主持。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贺灿飞教授作大会总结,回顾了会议期间的各项成果,代表专委会对承办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及其地理与环境学院表示感谢。并介绍了2026年学术年会将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办。

本次年会展示了中国经济地理学在应对全球技术变革、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方面的最新进展与活力,也为学界同仁构建了一个高水平、高效率的交流平台。同时与会代表们也认识到全球化的新形和新变化给经济地理学者提出了新命题与新方向,要保持学科持续发展的动力还需要不同方向的经济地理学者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发挥经济地理学的基础研究作用,创新和发展学科理论体系,以理论与学术研究服务共同发展与现实需求,携手共创经济地理学辉煌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