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人之心不可无 谨防微信变“危信”

发布时间:2015-05-18浏览次数:112

中国警察网讯 记者郑明、通讯员陈荣锦报道 微信朋友圈本应是一个私密的社交圈子,但是如今,没有哪个渠道不会被各种营销、诈骗所侵袭,朋友圈里就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诈骗陷阱,群众稍不留神就会中招。近日,福州市公安局对湖派出所民警分析了微信中几种主要诈骗手法,并做了警情提醒。

  “老师”来电称孩子受伤,被骗钱财竟因朋友圈“晒孩子”

  一天下午,家住福州市仓山区的王女士突然接到电话,对方称是其女儿所上小学的江老师。在电话中,这位“江老师”心急火燎地跟王女士说,“你女儿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不小心手摔骨折了,现在送到医院,办住院手续需要先交5000元”。王女士一下子慌了神,赶忙往对方账号汇入5000元。过了一会儿王女士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才想起来跟班主任再联系下,竟得知女儿安然无恙地还在学校上课。随后王女士到派出所报案,在民警的询问下,王女士如梦初醒:“前几天刚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组跟女儿在学校开展亲子活动的照片,没想到这就被骗子利用了!”

  民警提示:有些家长经常在朋友圈晒孩子的照片,无意中泄露了孩子的姓名、就读学校、所住小区,可能会被“有心”的骗子利用。

  轻信朋友的“朋友”,买到“苹果”却不是苹果

  在福州市仓山区某高校就读的小李手机坏了,她想一步到位买个心仪已久的苹果最新版手机,无奈存款不够。偶然间,她在微信群里面看到有个好友推荐一个自称卖“低价港版苹果手机”的“朋友”。小李通过扫描好友推荐二维码后加了对方。经过询问,小李得知对方所卖苹果手机只需要3500元,而该版本手机市面上足足要5000元以上。小李一开始还有点疑虑,后转念一想,“反正这是好友推荐的,买过来看看实在不行再找对方应该没问题”。付款后几天小李果然拿到了“苹果”手机,只是此“苹果”却与彼苹果手机有所出入。虽然包装、外观甚至界面足以以假乱真,但是用起来却跟真正的苹果手机大相径庭。小李觉得自己被骗,联系好友,想通过好友给卖家施压,竟得知好友的“朋友”却是陌生人,只好到派出所求助。

  民警提示:不少人在微信上看到心动的商品,采取先付款后发货的方式向卖家购买商品。而付款后,卖家可能发名不副实的商品甚至直接将买方拉黑,骗取货款。购物最好到正规网站,防止贪小便宜被骗。

  宅男微信“摇一摇”摇到美女,约会后“美女”竟是“酒托”

  在福州市仓山区某网络公司工作的小张平时不善交际,上班后就宅在家里。一天晚上,小张觉得苦闷无聊,就拿起手机玩微信“摇一摇”,令他惊喜的是摇到了附近的一位美女居然马上通过了他的好友请求,并主动跟他聊天!经过了相互“了解”之后,小张“顺利”约了该位美女出来坐坐。美女主动说到一家“安静而又有情调”的酒吧坐坐,小张满口答应。到了酒吧之后,美女拿着菜单点了酒、零食和果盘,小张觉得东西有点多,又碍于面子没有说什么,也没看菜单。聊了一会儿之后,美女主动说要换个地方玩一下。结账时,小张傻了眼,竟要付款6000多元!小张觉得不对劲,在美女“含情脉脉”的眼神之下又不好意思拒绝,只好乖乖付账。虽然美女建议继续去玩,但是一下子去了这么多钱的小张没有了兴致,直说下次再约。接下来几天,小张却发现自己的微信被美女“拉黑”,气恼不过就到派出所求助。

  民警提示:微信添加好友时要留意。对于陌生人要谨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集赞”换礼却是“空穴来风”,提供个人信息堤防被骗

  家住福州市仓山区的丁女士是位家庭主妇,平时照顾家庭之余爱好旅行。一日,丁女士在朋友圈里面看到多位好友不约而同在转发一条某知名旅行社发布的“集88个赞换云南7日游”。丁女士看朋友评论说此事是真的,便转发了此条说说,并四处“求赞”。集完赞以后丁女士兴冲冲地按照对方微信提示填写了自己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却迟迟没等到去旅游的通知。后丁女士与多名好友交流后,觉得此事有“蹊跷”,就到派出所询问民警。在民警的提示下,丁女士后悔莫及,“自己平时也是很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等隐私的,收到的快递都会把快递单上的姓名和地址等信息撕碎再扔掉,没想到一时财迷心窍贪小便宜泄露了自己的信息”。

  民警提示:有些“商家”发布店赞信息后,并不透露具体位置等信息,而是让用户等通知,要求参与者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发到微信平台,这很有可能是皮包网站为了套取真实个人信息而设立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