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诈骗的温馨提示!

发布时间:2017-09-11浏览次数:531

每年开学之际,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他人没有戒备的心态实施诈骗犯罪活动,对大学生财产安全造成侵害。综合近段时间发生在高校侵害大学生财物诈骗案件的相关情况,骗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手机短信中奖诈骗
  某大学大二学生高某,接到飞信短信,说是电视台“非常6+1”节目抽中其手机号,奖品是一台笔记本电脑。高某登陆短信中所发的网站,又拨打了网站上所公布的客服电话,对方说是“非常6+1”和飞信、三星公司联合举办的活动。高某遂相信了有这个活动。颁奖热线接高某电话的是一名自称李部长的人。李部长先叫其汇款950元做为保险金,又要其交纳个人所得税2900元。随后,李部长再次与高某联系,说他交费已经成功,但是要想拿到奖品笔记本电脑还要具备无线网卡,要其再次汇钱。高某此时意识到自己被骗,遂向公安机关报警。
  提醒:一些诈骗分子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的特点,大量的转发各类手机中奖信息,设好一系列圈套让人上当。遇到此类情况,直接删除信息,或者向公安机关举报。
(二)利用假手机模型,骗取学生手机
  某大学大二学生张某,在校内碰到一学生模样男生,急急忙忙中说自己手机没有电了,有急事需要打电话,想借用张某的手机打电话。该名男子还拿来一部高档手机,说:“把我的手机放你这儿,我打完电话再交换。”张某见该名男子出示的是一款高档手机,便将自己手机借与对方。该名男子打电话中趁张某不注意遛走。张某找人未果,再将手中的手机拆开后发现,高档手机只是一部机模。
  提醒:遇到此类情况,建议学生不予理睬,可以直接向骗子说明附近哪儿有公用电话,更不要相信用他的手机换你手机这种把戏。对方如果纠缠不清,你可以表示要打110或84761110报警。
(三)冒充公安人员打电话查案进行诈骗
  某大学大二学生温某,在寝室接到自称是杭州公安局的电话,对方说,小温有三封挂号信未签收,要确认一下。温某听后并没有相信,电话男继续说“如果你不相信可以看来电显示,你确认了以后我们再谈。”小温通过114查询后确实是杭州公安局的电话。“公安局的人”随后说:“有人冒用你的身份证办理了一张招商银行的信用卡,此卡被人刷了2、3万元,三封挂号信是招商银行通过人民法院对你进行上诉的通知信。目前,公安机关查证,此信用卡涉及洗钱问题,需要彻查银行卡资金来源走向,做资金比对。为了证明你的清白,需要拿你其它所有银行卡做一个资金的比对,要立即将银行卡的钱汇到指定账户。”温某听此说法后心里很慌张,加上确认是公安局来的电话,遂将自己工商银行卡上的10000余元全部汇出。过了半小时后,“杭州公安局”再次来电,说发现其工商银行卡上因为有一笔资金流向不明,要求其再汇1万元。温某此时产生怀疑,打110报警。
  提醒:此类诈骗,隐蔽性较强,如果不加确认,学生很容易上当。一是要妥善保管好个人的身份信息和资料,尤其不要在网上随意注册个人信息,这些往往都会被诈骗分子利用;二是利用高科技达到号码随意显的诈骗手段,可以直接回拨电话一试真伪;三是任何公安机关不会以任何名义向个人要求资金转帐户或者索要财物,其他人有此要求不要盲目听从,可以向朋友和家人求助或询问。
(四)网上购物诈骗
  大三学生李某在淘宝网上看到有人叫卖一经典款MP3,标价400元。当时与对方在网上联系。对方要受害人汇款到他指定账号后马上快递发货,说是不能通过“支付宝”。李某遂将410元存入指定的账户。对方说“有个经理直接从广州过来送货。第二天,一陌生男子打电话给李某,称要送货过来,已到某地附近,但是其随身携带了大量走私货,为了不被公安机关抓住,要李某向指定账户存入1000元保证金才能见面,等见面后会将MP3与保证金一并交付给他。待李某汇款后对方又以各种理由要求他再向指定账户汇款1万元。李某始终抱着“我只要交了保证金,他一定会将货和钱给我”的心态,共计汇款11410元。因始终未见面拿到货品及保证金,李某这才发觉上当受骗。
  提醒:网上购物,一定使用第三方中介平台进行交易,不要相信保证金之类谎言,如果有人叫卖比实体店便宜很多的货品,肯定不是假货就是次品。
(五)冒充外地名校大学生行骗
 
 
2014311,保卫处接到英华美学院20124班周某报案称,201438日晚22左右在学校南洋大门遇到两名自称香港某大学学生的男子,通过与其交谈,两名男子告诉周某,自己身上带的现金花光了,需要向周某借980元,答应第二天归还,并将随身携带的一块手表压在周某处,周某便带该两名男子来到我校天朗气清农业银行提款机处,取出1000元现金交于两名男子,并将两人送出学校。事后,周某想到事情蹊跷,拨打两名男子留下的电话,一直不在服务区,遂发现被骗。
    提醒:诈骗分子冒充港澳台等地区身份,制造假身份证,学生一般不容易分辨真伪,如果一旦遇到有人求助,可以帮忙拨打学校保卫处值班室电话(84761110),让保卫处干部对其进行救助,如果纠缠不清可拨打110或84761110报警。
(六)借用银行卡套取密码诈骗
  晚上7点左右,大学生黄某在校园内遇见了两个陌生人请其带路。路上,两人自称是上海同济大学的学生,并说:是来武汉考察的,刚下飞机,住汉口香格里拉大酒店,并预定了7天的房间。由于他们浦发银行卡消磁用不了,所以来这里找同学王某借卡,但没找到。因急需用卡作抵押,所以想借你的银行卡,事情解决就还卡。他们还保证回到酒店就给黄打电话。期间,骗子还打电话要朋友将钱打入受害人的银行卡,黄某三次和骗子一起到银行ATM机上查询账户余额,但是钱一直未到账,骗子声称银行系统忙,明天一早就应该到账。黄某信以为真,便将银行卡借给两名学生。等到晚上再次查询时,卡内钱已全部被取走。
  提醒:诈骗分子喜欢利用学生的同情心,不要相信银行卡消磁等谎言,更不能在任何情况下将自己的银行卡交与陌生人。
(七)以“掉包”分钱方式诈骗
  某大学学生赖某回家返校途中,在校外一路口看到有人掉了一个腰包。赖某正在犹豫之中,马上有一人走到赖某身边捡起包并要与赖平分财物。这时,掉包人回头寻找,二人便说没有看到。掉包人不相信,遂请二人一同上了一辆黑色轿车,并质问赖某“是不是拿了包里的钱”。赖某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便说“可以查看我的行李”。掉包男子遂打开赖某的行李查找,发现赖某有二张银行卡,于是说“你一定是把钱已经存进了卡里”。赖某心里非常慌张,为了极力表明自己的清白,就将银行卡密码告知掉包男,说“你可以去银行查询”。掉包男后来表示相信学生赖某所言,遂帮其装好行李,并在赖某大意之际谎称银行卡已经放回。赖某只想着早点返校,没有检查行李。返校后才发现银行卡不见。遂进行查询,发现二张卡上共计1万余元已被取走。
  提醒:不要贪图小利,不义之财背后往往是陷阱。遇到此类情况,首先不要慌张,要及时离开事发现场,如果有人纠缠,立即报警,必要时可大声呼救。
(八)以“代销”方式诈骗
  一陌生女子主动找到某大学学生寝室声称,自己有一批上等文化用品可以低价转让给同学代销。一池姓同学信以为真,花1500元买了该女子手上货物。打开包装才发现是次品时,但该女子已经消失。
  提醒:骗子利用学生经验少,渴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让学生受骗。更有一些到学生寝室推销产品的人,一旦发现寝室无人,就会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