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的事迹材料展示(五)

发布时间:2021-10-22浏览次数:954

宣传推介对象详细事迹材料


【简介】 吴建华,男,198110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副教授。曾获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一等奖,“2018洪城创业故事汇”活动“创业榜样人物”、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奖、“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校级“三育人”先进工作者、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工会工作积极分子”、本科生毕业设计优秀指导老师等奖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参与及主持的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项目40余项。


关爱学生,激励学生,做学生的好帮手与知心人

如果说和蔼可亲是吴老师给学生们的第一印象,那么“认真负责、严谨细致”是吴老师给学生们的第二印象。“感谢生命中那场盛大的遇见,感谢成长的路上有您”、“很幸运遇到您”、“太感谢您了”、“多亏了您的照顾”、“感谢老师的辛苦努力付出”、“我对您的指导和帮助非常感动”、“感谢老师三年来的细心指导”、“真的,老师辛苦了”、“感谢您多年的帮助与支持”这是一些学生们给吴老师的留言。在高校教师工作岗位上已经披荆斩棘十三年的吴建华,用心相伴学生,关爱学生,激励学生,积极传播正能量,是学生们的好帮手、知心人,与学生亦师亦友,关系融洽。

多年来他关爱学生帮助贫困生介绍家教及专业相关的工作,为贫困生提供学习电脑和工作空间;鼓励学生考研,帮学生推荐导师,热心地帮助了许多学生考研调剂成功帮助了李肖肖君同学写海外留学推荐信;帮助不少学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他自己也曾许多学生提供了专业实践的机会有的学生从大一大二起就一直参与他的科研项目如今这些学生已经成为专业技术骨干或博士毕业后在科研院所与高校工作。记得第一届学生吴伟,因为吴老师在毕业前夕给他们的一些编程培训,在毕业酒会上感谢吴老师,他与吴老师相拥并感动落泪,如今吴伟已经是阿里巴巴集团的解决方案架构师。在生活与学习中他积极传播正能量很多同学都因为的言行,对专业学习更加自信,变得更加坚强与努力;他总是鼓励与激励学生去做创新性、挑战性的课题,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但在这条路上也并非容易,记得2020疫情期间,孙游英同学因为毕业设计中遇到了一些技术难点,在与他通话交流中多次表明想放弃选题,情绪几近崩溃,交流时几乎是在和老师吵架,但是在吴老师的鼓励与安慰下,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并取得了优秀论文成绩,她表示通过毕业设计,收获非常大,至今还时常联系并感谢吴老师。

许多学生在遇到生活、学习择业等方面的困惑总喜欢联系吴老师,与吴老师交流,让吴老师给他们进行分析思想疏导,毫无疑问这些学生已经把吴老师当成了自己的知心人。


高度负责,因材施教,创新教学与人才培养方法

吴建华老师工作认真严谨细致,对学生的事情高度负责,从不马虎,总是把学生的事情放在第一位优先处理。为了保障教学效果,上课时他从不接打电话,课后能够积极回答学生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能力不同,吴老师对学生因材施教,他认为不管学生水平如何,都要公平对待,他要做的就是帮每位学生进行自我完善与提升,让学生们的思想与能力得到升华。对于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学生选择创新性高阶性挑战性的任务;对于专业能力中等的学生,则强调其动手能力的提升;而对于专业能力偏弱、做事不怎么积极或毕业后转专业的学生,则侧重提升他们论文规范写作,语言表达、归纳分析及做人做事的能力。

在本科教学中他探索了“1000个错误修正”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方法,取得了突出的结果,培养的的本科生连续多年获得毕业论文优秀”,个别获得获江西师范大学“百优毕业设计(论文)”。

他主编的《ArcGIS软件与应用》教材,近五年累积销售13892册,被20多所高校采用,被中山大学图书馆推荐为“用GIS建设‘数字城市’系列的GIS图书”,受到学生们和社会人士的欢迎,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研究生培养中,他探索了“正人品、谋划、勤思考踏实做、认真写”研究生培养方法。连续五年指导学生获得研究生创新基金(省级2项,校级3项),指导的每届学生均有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被评为“优秀”。

培养的优秀研究生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大数据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环境综合协调中心、上海市测绘院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江西省靖安县中源乡人民政府等单位就职,或自己创办企业,或在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造。


紧跟时代,钻研技术,注重在创新创业中服务社会

地理信息科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应用领域非常广阔。吴老师一直注重地理信息科学的应用,多年来参与或主持了大量的工程项目;他一直坚持认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师生一定要走出去与社会对接,只有这样师生们才会接触到新型的数据与最新的技术,有利于学科的发展;他也一直坚持创新创业的梦想,曾经带领师生多次创办企业,为师生创新创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诸多学生参与其中而受益。地理信息技术更新变化特别快,为此他特别关注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带领团队紧密跟踪学习与钻研先进的技术,至今他依然保持编程的习惯,只有这样他觉得自己才不会被淘汰。此外,他还积极参加了专业评估、项目评审、技术指导等大量的社会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