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2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学、科研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扎实的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并能写作科学论文。
3、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独立的学术人格。
4、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正常的心态。
二、培养方向
1、区域人口发展与城镇化
主要培养人口发展与区域经济、人口发展与城镇化、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人才。
2、区域经济与空间结构
主要培养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区域产业发展条件评价、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区域经济空间过程与格局演变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人才。
3、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
主要培养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区域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人才。
三、学制
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不超过2学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学年。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实际情况,实行弹性学制,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5年;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者,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
1、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方向核心课和方向探究课;非学位课程包括方向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和跨学科选修课。对于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至少2门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主干课程。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37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4门、7学分,学科基础课2门、6学分,方向核心课3门、9学分,方向探究课2门、4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即公共选修课不少于1门、1学分,方向选修课不少于3门、6学分,跨学科选修课不少于1门、2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基本文献阅读1学分)。每学分以16学时为标准安排教学。补修课程(凡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以参加本科生课程班级学习的方式补修本专业)不少于2门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不计学分。(详见附件一)
2、课程考核
硕士生培养方案设置的各门课程均应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课程考核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或五级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学位课程(除公共必修课外)考核成绩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或“中”及以上为合格。公共必修课和非学位课程考核成绩达到60分以上( 含 60分)或 “及格”及以上为合格。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硕士生课程的考试形式包括课堂开卷、课堂闭卷、课程论文、口试加笔试等不同的形式;硕士生课程的考查,主要根据平时听课、完成作业、课堂讨论、撰写文献阅读报告(或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社会实践等情况综合评定成绩。
五、必修环节
1、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在学期间至少参加1次区域经济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聆听有关学术报告不少于10次,并有相关摘要或笔记,主讲有关区域经济学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
2、实践活动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包括科研实践与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的形式包括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完成自主申报科研课题及参与人才培养基地和学科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等;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技术推广、咨询、科技开发、专业实习及公益劳动等。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导师依据研究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
六、文献阅读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至少阅读国内外前沿专著2部,论文文献80篇(外文30篇,中文50篇)。论文阅读清单于确定导师一个月内,由导师结合国内外研究前沿,与学生共同确定,导师签名后交由学院存档,作为考核依据。
(详见附件二)
七、中期考核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中期考核主要考核各类课程、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的完成情况、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训练及学位论文开题情况。中期考核前要求在读期间至少阅读本专业领域学术论文300-500篇,中期考核前至少阅读300篇,文献阅读能力的考核方式为撰写读书笔记,字数不少于10000字。
中期考核实行淘汰制,根据研究生学习及科研情况,结合专业成绩,确定其具体流向,包括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两种情况。
八、科研能力的培养
1、努力培养硕士生的科研能力。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参与有关课题研究,并通过研究推动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和拓展硕士生的理论和知识面。同时,能阅读和翻译外文专业文献。
2、硕士研究生在毕业论文送审前,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达成如下目标之一:
1)在B类及以上期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发表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2)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口头报告并发表学术论文(EI检索);
3)主持完成省级研究生创新基金1项;
4)出版专著或专著章节(排名前二);
5)国家发明专利实质审查或授权1项(排名前二);
6)以第一排名获得学院认定的省级以上专业竞赛二等奖以上1项或三等奖2项;
7)院学术委员会认定其他业绩。
未完成以上要求者,毕业论文必须提交给院学术委员会审查。若院学术委员会投票未予通过,毕业论文不予送审。
九、学位论文
1、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技术路线,认真做好选题和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一般为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
2、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硕士研究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学位点应定期组织论文中期检查。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在第五学期结束前完成。
3、论文评阅与答辩
区域经济学硕士生学位论文经导师认可后送审。评审通过的论文送专家评阅和答辩,答辩委员会人数为5-7人,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外聘专家担任。
十、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明确导师
每一位研究生必须拥有明确的导师,采取双导师制(主、辅两位导师),充分发挥导师组集体培养的作用。
2.自学为主,听课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等学习方式。
研究生的学习以自学为主,充分调动研究生本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多种方式,注重本学科发展最新研究成果的了解和掌握。
3.加强能力培养
硕士生的教育必须注重和加强其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每个研究生至少要参加一门相关专业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实践。
4.因材施教
导师对硕士生培养要充分考虑不同本科背景,因材施教。
5.严格考核制度
在导师确定、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开题等方面都必须严格进行,制订行之有效的制度,切实执行,确保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十一、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江西师范大学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附件一:区域经济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任课 教师 | 备注 | |
学 位 课 程 | 公共必修 课 | 99920001 99920002 | 公共英语 | 3 | 96 | 1和2 | 学校统一安排 | 英语学科修二外 |
99920009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2 | 1 | 学校统一安排 | 全校必修 | ||
99920010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6 | 2 | 学校统一安排 | 文科必修 | ||
99920012 |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 | 1 | 16 | 2 | 学校统一安排 | 全校必修 | ||
00320001 | 地理专业英语 | 1 | 16 | 2 | 廖金宝/亚当/张乐 | 各学院自行开设 | ||
学科基础课 | 00220003 | 中级宏观经济学 | 3 | 48 | 2 | 陈胜祥/李似鸿 | ||
00320003 |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 3 | 48 | 1 | 赖格英/赵安 | |||
方向核心课 | 00320057 | 现代区域经济学 | 3 | 48 | 2 | 冯兴华 | ||
00220004 | 产业经济学原理 | 3 | 48 | 1 | 陈运平/张新芝 | |||
00320046 | 经济地理学前沿 | 3 | 48 | 1 | 钟业喜/梁曼 | |||
方向探究课 | 00220007 | 中级计量经济学 | 2 | 32 | 1 | 许莉/黄钢 | ||
00320049 | 城乡发展研究 | 2 | 32 | 3 | 郑林/李志 | |||
非 学 位 课 程 | 方向 选修 课 | 00320054 | 空间结构与区域发展 | 2 | 32 | 2 | 钟业喜/冯兴华 | |
00220011 | 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 2 | 32 | 3 | 卢宇荣/李云峰 | |||
00320018 |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 2 | 32 | 2 | 徐丽婷/冯兴华 | |||
00220008 | 产业经济学流派与方法 | 2 | 32 | 3 | 邓久根/陈胜祥 | |||
00320052 |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 2 | 32 | 2 | 毛端谦/冯淑华 | |||
00320012 | 遥感地学分析 | 2 | 32 | 2 | 齐述华 | |||
跨学科选修课 | 由研究生自行选择,但需跨一级学科至少选修1门 | 2 | 32 | 3 | ||||
必修 环节 | 基本文献阅读与考核 | 根据《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基本文献考试实施办法》和《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基本文献考试实施办法》文件执行 | 1 | 学院考核 | 3学分 | |||
学术活动 | 至少参加1次本学科的学术会议,听取不少于5场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1次学术报告 | 1 | 学院考核 | |||||
实践活动 | 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科研实践 | 1 | 学院考核 | |||||
补修 课程 | 经济地理学 | 钟业喜 |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者须补修 | |||||
区域经济学 | 冯兴华 |
附件二:区域经济学科经典文献阅读书目与期刊目录
序号 | 适用范围 |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 作者或编者 | 出版单位和时间 | 备注 |
1 | 区域经济学 | 经济研究 | 主编:黄群慧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
2 | 区域经济学 | 经济科学 | 主编:刘伟 | 北京大学 | |
3 | 区域经济学 | 产业经济研究 | 主编:程永波 | 南京财经大学 | |
4 | 区域经济学 | 经济学动态 | 主编:黄群慧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
5 | 区域经济学 | 宏观经济研究 | 主编:王昌林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
6 | 区域经济学 | 经济地理 | 主编:樊杰 | 中国地理学会和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 | |
7 | 区域经济学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主编:郑度 | SCIENCE PRESS | |
8 | 区域经济学 |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 J.INassauer/Wei-Ning Xiang | Elsevier | |
9 | 区域经济学 | 现代区域经济学通论 | 聂华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 |
10 | 区域经济学 | 中国经济原论 | 王亚南 | 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 | |
11 | 区域经济学 | 经济分析史 | 熊彼特 | 商务印书馆,1991 | |
12 | 区域经济学 | 经济分析基础 | 萨缪尔森 | 商务印书馆,1992 | |
13 | 区域经济学 | 江村经济 | 费孝通 | 商务出版社,2001 | |
14 | 区域经济学 | 地理·区域·城市──永无止境的探索 | 阎小培等编著 |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 |
15 | 区域经济学 |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 | 俞孔坚 | 科学出版社,2008年 | |
16 | 区域经济学 | 发展中的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 | 吴传钧 | 商务印书馆,2008年 | |
17 | 区域经济学 | 人文地理学流派 | 顾朝林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 |
18 | 区域经济学 | 人文地理学及野外实习教程 | 孔翔,钟业喜,申悦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 | |
19 | 区域经济学 | 新城市科学 | 迈克尔·巴蒂著,刘朝晖等译 | 中信出版社,2019年 | |
20 | 区域经济学 | 网络、群体与市场:揭示高度互联世界的行为原理与效应机制 | 大卫·伊斯利著,李晓明等译 |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 |
21 | 区域经济学 | 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 | 苏珊·汉森编,肖平等译 | 商务印书馆,2009年 | |
22 | 区域经济学 | 空间行为的地理学 | 戈列奇,斯延森著,柴彦威等译 | 商务印书馆,2013年 | |
23 | 区域经济学 | 地理学思想经典解读 | 蔡运龙等编著 | 商务印书馆,2011年 | |
24 | 区域经济学 | 现代地理学思想 | 皮特著,周尚意等译 | 商务印书馆,2007年 | |
25 | 区域经济学 | 人文地理学问题 | 阿·德芒戎著,葛以德译 | 商务印书馆,1993年 | |
26 | 区域经济学 | 区位与空间经济 | 艾萨德著,杨开忠译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 |
27 | 区域经济学 | 现代区域经济学 | 魏后凯 |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 | |
28 | 区域经济学 | 环境经济地理研究 | 贺灿飞 | 科学出版社,2017年 | |
29 | 区域经济学 | 演化经济地理研究 | 贺灿飞 |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年 | |
30 | 区域经济学 | 全球性转变—重塑21世纪的全球经济地图 | 迪肯著,刘卫东等译 | 商务印书馆,2007年 | |
31 | 区域经济学 | 地理学与环境—系统分析方法 | 蔡运龙译 | 商务印书馆,1997年 | |
32 | 区域经济学 | 当代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 | 李九全等著 | 商务印书馆,2009年 | |
33 | 区域经济学 |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理论·方法·实践 | 毛汉英 | 商务印书馆,200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