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合作会——大湖研究国际论坛在江西师范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23-12-09浏览次数:10


2023124-7日,2023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合作会——大湖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会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指导,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江西省教育厅主办,我校地理与环境学院、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南昌分中心承办,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子午舆图数码科技(江西)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共同签署发布了 “鄱阳湖宣言”,倡导成立了大湖研究国际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将大湖研究论坛形成每年在各国成员单位轮流举办的高层次学术平台。代表们一致同意设立由各国成员单位学者组成的论坛指导委员会会,论坛秘书处常设在江西师范大学。大湖研究国际协同创新中心将致力于通过长期推动监测、科学研究、技术示范和知识共享的国际合作,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多学科融合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努力实现湖泊及其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经济持续繁荣、人地关系和谐,在湖泊及其流域尺度上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实现。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钟业喜,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分党组书记陈曦,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院党委书记徐伟民,哈萨克斯坦科学院院士 Saparov Galymzhan 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大会开幕式由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林珲主持,并共同宣读“鄱阳湖宣言”。来自哈萨克斯坦土壤与农化研究所、亚美尼亚美国大学、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杜尚别分中心、俄罗斯阿尔泰国立大学、乌兹别克斯坦灌溉与水问题科学研究所、乌干达马凯雷雷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院、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江西国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宜安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的资深专家,以及江西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地理与环境学院师生代表100余人参会。

125日上午,会议举行第一场主旨报告,分别由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林珲教授及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杜尚别分中心Majid Gulayozov 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分党组书记陈曦陈曦教授、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杜尚别分中心Majid Gulayozov 研究员、南京大学安树青教授、乌兹别克斯坦灌溉与水问题科学研究所Khusen Gafforov 教授分别做了题为“咸海生态变化与恢复策略”、“萨雷兹湖的现代安全监测系统”、“河湖治理:原理与实践”、“乌兹别克斯坦的水资源和气候变化适应”的报告。

125日下午,会议举行大湖监测和大湖生态专题报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段洪涛研究员主持了大湖监测专题报告。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邱玉宝研究员、乌干达马凯雷雷大学Lydia Letaru博士、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邹元春研究员、段洪涛研究员和江西师范大学王忠富博士分别做了题为“河湖冰遥感监测研究”、“遥感技术在维多利亚湖水质监测中的应用:经验与启示”、“黑龙江兴凯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观测与研究近况”、“遥感能否解决湖泊碳源汇认知不足问题”和“水循环下渗过程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薛滨研究员主持了大湖生态专题报告。俄罗斯阿尔泰国立大学Irina Rotanova教授、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潘晓辉研究员、哈萨克斯坦科学院院士Saparov Galymzhan、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辉研究员、江西师范大学李启悦博士分别做了题为“西伯利亚西部南部流域系统的生态景观研究与制图分析”、“河湖联通系统生态需水核算及调控”、“哈萨克斯坦的水资源和湖泊”、“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渔业资源的监测与预测”、“保护鄱阳湖的水中精灵—长江江豚”的报告。

126日,与会嘉宾参观了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考察了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7日上午,会议举行第二场主旨报告和大湖治理专题报告。江西师范大学王忠富博士主持主旨报告,云南大学张虎才教授和青海师范大学王欣烨分别做了题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生态环境研究进展——以滇池、抚仙湖为例”和“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的主旨报告。江西师范大学李启悦博士主持了大湖治理专题报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赖锡军研究员、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卢善龙研究员、亚美尼亚美国大学 Garabet Kazanjian 副教授、江西师范大学王鹏教授分别做了题为“洞庭湖水情变化及三峡影响”、“主动水资源管理为干旱地区的退化湖泊带来恢复的可能性:以罗布泊为例”、“高山上的蓝宝石:塞万湖的故事”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地理因素驱动中国湖泊细菌群落变异”的专题报告。

127日下午,林珲院长主持圆桌论坛,部分国内外专家和地理与环境学院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论坛。论坛就湖泊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当前主要的技术难点、以及论坛持续健康发展的计划等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并达成相关共识。论坛最后举行了大湖研究国际研讨会闭幕式,并宣布明年论坛年会将去世界最大湖里海举行。

本次会议聚焦了水文与水环境、流域水资源管理、环境动态监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生态预警平台建设、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与重建、生物多样性保护、湖泊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湖泊流域生态经济与绿色发展、流域治理与综合管理等,为汇聚湖泊保护与利用的全球智慧,激发新思想,交流新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各国学者尤其是年轻学者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个具有特色的合作平台。

会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活动)项目资助(编号:4224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