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于当地时间2025年9月5日至12日在智利阿劳卡尼亚大区特木科市举行。该大会每两年一届,是汇聚全球地质公园领域专家、管理者与研究人员的重要国际平台。本届大会以“From ancestral knowledge towards Future Geoparks: Technologies and digital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承古烁今,智绘未来:科技驱动与数字创新赋能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旨在探讨科技创新如何推动地质公园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受葛咏副校长委托,我院罗津教授、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肖昕博士、彭思敏博士一行参加会议。代表团在大会上展示了我校葛咏教授团队在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DDE)支持下,联合庐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和江西省自然地保护建设中心,于庐山地质公园开展的智能化保护与管理创新实践,涵盖生物多样性智能监测、人地协同动态管理、摩崖石刻数字化等关键技术应用。相关成果受到国际同行关注,并在会议期间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
图1. 江西师范大学参会代表
9月8日上午,开幕式在特木科市市政剧院隆重举行,来自50多个国家的1500余名地质专家、公园管理代表及文化学者共同出席了这一盛会。
图2. 大会开幕式
图3. 江西师范大学和庐山市参会代表合影
在由庐山市人民政府市长熊迪明率领的庐山管理局与我校联合设立的展台上,我院呈现了地理时空大数据在地质公园管理中的创新实践。通过播放主题视频、庐山地质公园时空智能系统演示,以及分发逾100份技术手册,系统展示了我校在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DDE)框架下,在地质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人地协同发展、摩崖石刻保护等应用方面取得的进展。展台吸引了众多国际嘉宾驻足交流,包括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GN)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理事会原主席Guy MARTINI教授,多国地质公园管理机构负责人,以及来自海外高校的地质学与地理信息专业师生,为推进实质性国际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图4. 与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GN)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理事会原主席Guy MARTINI教授合影
图5. 罗津院长向越南地质公园宣介江西师大成果
图6. 吸引众多地质公园管理者和学者围观
在9月9日举办的“地质公园、有形与无形文化遗产及原住民社区Geoparks,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digenous Communities”专题论坛上,罗津教授作了题为“文化与自然的完美融合Perfect IntegrationBetween Culture and Nature”的专题报告。他在系统介绍庐山世界地质公园文化自然价值的基础上,重点分享了我校运用大模型、知识图谱与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推动地质公园智慧化建设的创新实践与关键技术突破。报告内容引发与会者的广泛兴趣,尤其是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DDE)引起多方关注。在问答环节,罗津教授进一步阐述了DDE的使命愿景及其对全球地质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现场交流热烈,反响积极。
图7. 罗津院长现场报告
图8. 分会场合影
图9. 参会代表对庐山时空大数据智能平台兴趣浓厚
本次参会显著提升了我校在地质公园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能见度与影响力。通过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与各国专家分享了科技创新赋能地质遗产保护的中国经验,展示了我校地理信息科学与文化遗产融合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化国际科研合作探索了新的契机与平台。